岳阳守艺人编织岁月,留住乡愁岳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岳阳晚报记者仇玉姣)说起棕绳,很多“80后”都会有印象。以前的农村,箩筐上用的绳子基本上都是棕绳,用棕绳捆绑东西也很结实耐用。如今,棕绳的应用逐渐被化工、机械生产的尼龙绳所取代。会编棕绳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栏目组几经辗转,在岳阳县张谷英镇一个叫兰家冲的地方,找到了现保存着这套传统的手艺人——75岁的李访畴。棕绳的原材料是棕树皮。在兰家冲,棕树并不难找,山上就有。李爹用镰刀砍下棕树皮,再用手撕开,将棕树皮整理好,在类似于耙地的工具上将棕皮扯成棕丝。棕丝湿水后,用两根小竹竿挑松打散棕丝,使其均匀,把打散的棕丝捋顺。编棕绳需要使用“叉子”,给叉子上油,工作起来会更顺畅。李爹右手转动叉子,左手拉扯棕丝,很快便能将棕丝纺成小股的细绳。待棕绳到达一定长度的时候,大拇指一转,利用惯性将棕绳缠在叉子上。接下来是将缠好的两个叉子上的棕绳子接成一根。随后,将接好的棕绳挂在钩子上,叉子随着左右手同时转动,两股细绳绞织成一根粗点的棕绳。棕绳到达所需长度时,巧妙的把棕绳打了个回转,这时还只是半成品。李爹取下刚编好的两股棕绳,缠在另外一个空的叉子上。叉子继续在李爹手中转动,单股棕绳刚好交织在两股棕绳的缝隙里。继续转动叉子,让三股棕绳汇成一股。最后,打结并割下棕绳,整理好,用手搓、拉片刻,一根能承重百来斤的箩筐绳就做成了。抚摸着纯手工编织的棕绳,能深切感受到它的质感与温度。棕绳,不仅承载着手艺人的匠心,也承载着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以及一份对乡愁的追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