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起毛起球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想必大家都遇到过衣物在穿着一段时间或清洗后起毛起球的问题,可是你了解为何衣物会起毛起球吗?本次杭美检测(HQTS-QAI)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纺织品起毛起球的原因及其测试方法!
起毛起球术语与定义
(1)起毛:织物表面纤维凸出或纤维端伸出形成毛绒所产生的明显表面变化;
(2)毛球:纤维缠结形成的凸出于织物表面、致密且光线不能透过并产生投影的球,起毛变化及毛球的形成可能发生在水洗、干洗、穿着或使用过程中;
(3)起球:织物表面产生毛球的过程。
以上现象称为织物的起毛起球。抗起毛起球性指织物抵抗因摩擦而表面起毛起球的能力。
起毛起球过程
●织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纱线,纱线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梳理,拉伸及摩擦等作用,其表面并非光滑的,不可避免会出现绒毛。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力的作用,使织物表面的绒毛或者单丝逐渐被拉出,当毛茸的高度和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外力摩擦的继续作用使毛茸纠缠成球,凸起于织物表面,如若材料的刚性较大,则起球后不易在受摩擦力作用而脱落,最终形成毛球。
●织物起球会恶化织物外观,降低其服用性能,在贸易交易中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我国检测标准方法及其原理
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是纺织属性检测的一个重要的标准,由于纺织品在使用过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其摩擦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对于纺织品的耐摩擦和起毛起球测试实验的方法会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模拟摩擦测试。
●GB/T.1-《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采用圆轨迹法对织物表面起毛起球性能及表面变化进行测定。
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利用尼龙刷和织物磨料或仅用织物磨料,使织物摩擦起毛起球。然后在规定光源条件下,对起毛起球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GB/T.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采用改型马丁代尔法对织物表面起毛起球性能及表面变化进行测定。
在规定压力下,圆形试样以李莎茹图形的轨迹与相同织物或羊毛织物、磨料织物进行摩擦。经规定的摩擦阶段后,在规定光源条件下,对起毛和(或)起球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GB/T.3-《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采用起球箱法对织物表面起毛起球性能及表面变化进行测定。
安装在聚氨酯管上的试样,在具有恒定转速、衬有软木的木箱内任意翻转。经过规定次数的翻转后,在规定光源条件下,对起毛和(或)起球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GB/T.4-《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采用随机翻滚法对纺织品表面起毛起球性能及表面变化进行测定。
采用随机翻滚式起球箱使织物在铺有软木衬垫,并填有少量灰色短棉的圆筒状试验仓中随意翻滚摩擦。在规定光源条件下,对起毛起球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改型马丁代尔法测试概述
以GB/T.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为例介绍
01试样制备
至少取3组试样,每组含2块试样,1块安装在试样夹具中,另1块作为磨料安装在起球台上。如果起球台上选用羊毛织物磨料,则至少需要3块试样进行测试。如果试验3块以上的试样,应取奇数块试样。另多取1块试样用于评级时的比对。
样试样夹具中的试样为直径±5mm的圆形试样。起球台上的试样可以裁剪成直径为±5mm的圆形或边长为(±2)mm的方形试样。
注:在取样和试样准备的整个过程中的拉伸应力尽可能小,以防止织物被不适当地拉伸。
02试验过程
一、试样安装:试样正面朝上置于毡垫上后,将带有毡垫和试样的试样夹具放置在辅助装置的大头端凹槽处,保证试样夹具与辅助装置紧密贴合,拧紧试样夹具环到试样夹具上,保证试样和毡垫不移动,不变形。
重复上述步骤,安装其他的试样。如果需要,在导板上,试样夹具的凹槽上放置加载块。
在起球台上放置直径为±5mm的一块毛毡,其上放置试样或羊毛织物磨料,试样或羊毛织物磨料的摩擦面向上。放上加压重锤,并用固定环固定。
二、起球测试
测试直到第一个摩擦阶段(见表1)。根据要求进行第一次评定(见下方评定中的表2)。评定时,不取出试样,不清除试样表面。
表1
评定完成后,将试样夹具按取下的位置重新放置在起球台上,继续进行测试。在每一个摩擦阶段都要进行评估,直到达到表1规定的试验终点。
03评定
沿织物纵向将已测试样和一块未测试样(经或不经过前处理)并排放置在评级箱的试样板的中间。如果需要,采用胶带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已测试样放置在左边,未测试样放置在右边。
依据表2中列出的级数对每一块试样进行评级。如果介于两级之间,记录半级,如,3.5。
表2
记录每一块试样的级数,单个人员的评级结果为其对所有试样评定等级的平均值。
样品的试验结果为全部人员评级的平均值,如果平均值不是整数,修约至最近的0.5级,并用"一"表示,如3——4。如单个测试结果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半级,则同时报告每一块试样的级数。
杭美建议
生产中如何防止起球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改善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纤维、纺纱、编织、后整理等生产过程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应多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在起球和服用性能间取得平衡,如手感和外观与起球之间的取舍。
01纤维的选用
对于易起球品种选择原料时:
1、主要考虑原料中短绒含量。要选择纤维长度长、细度适中、短绒少的原料。
2、对于与化纤混纺产品。选择直径粗的化纤比直径细的更有抗球效果。但手感偏硬,要平衡好手感与起球的关系。
3、选用改性纤维:制造强力较低的涤纶或异形截面纤维。改变涤纶、腈纶的外观、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从而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如三叶形、五角形、扁平等,并使纤维表面粗糙化,以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此类纤维可称之物理改性纤维。
在涤纶纤维大分子中引入第三单体,制造抗起球纤维,如加入第三单体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邻位或间位苯二甲酸、脂肪族二元酸共聚,可得到抗起球纤维。
02采用精梳纱
纱线中纤维排列较为平直.短纤维含量较少,所用纤维一般较长,纱线毛羽较少。所以精梳织物一般不易起球。
03优化纺纱工艺
在纺纱过程中,要从控制短绒量和减少毛羽方面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好工艺参数,减少各道产品中的短纤维含量,降低细纱毛羽量和缩短毛羽长度,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减少粗节:
●纺纱时选用硬度高的钢领,匹配适合的钢丝圈。
●可适当增加纱线捻度,如增加8%~15%。但捻度增加后手感较硬。
●络筒可选用自动络筒机,其精密卷绕系统,可防止纱线重绕,减少退绕时的不适当摩擦而产生毛羽。
04改善纱线结构
●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莫代尔、天丝、竹纤维等)可选择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等纺纱方式,纱线毛羽少、纤维间抱合紧密,耐磨性、抗起球性能明显增加。
●纯毛或毛混纺纱可用索罗纺纱(Solospun),又名缆型纺纱,这种由多根弱捻须条加捻而成的纱,具有更高的强力、更好的耐磨性和更少的毛羽。
消费者日常如何避免起毛起球
尽量减少摩擦,特别是与硬质物品的摩擦,如与背包摩擦;同时防止与尖锐物体钩拉;洗涤时可以加一些衣物柔顺剂,羊绒衫和羊毛衫可以使用专用的洗衣液,里面含有一些抗起球的助剂。
杭美建议
杭美检测(HQTS-QAI)建议广大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