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各位井陉人,旧时补袜子的工具叫啥

提起缝补袜子这件事儿,现在好像已经离国人的生活有些远了。想来也对,今天商场、超市里卖的袜子又结实又便宜,可能还没等旧袜子穿破也许就换新的了。不过,这要是在过去,缝补袜子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居家过日子的必备事宜,有句话大家肯定都听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的就是补袜子。

猜猜看,这是啥?

稍年轻点儿的不认识;小朋友可能还害怕这个东西,可能年长点儿的朋友应该认识,是一种补袜子的东西。您再猜这是啥?不用卖关子了,相信年长的朋友已经在刚打开这个链接时就已经猜出来正确的答案了,对,叫“袜楦”,又称“袜楦子”、“补袜板”。

提起袜楦,先要说说什么是“楦”?楦(xuàn)按照辞书的解释,一般指的是制鞋时所用的模具,也就是“鞋楦”。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可以说但凡是填塞物体中空部分者,皆可称之为楦。楦的本字为楥,《说文解字》中记载“楥,履法也。”清段玉裁注:“今鞋店之楦也。”由此可见,鞋楦的历史颇为久远。

之前所提到的袜楦,也被人称为“补袜板”,是在一块鞋底形状的木扳上粘上一块厚厚的“前掌”和高高的“脚后”做成的,中间用一根木杆连接,形状好像是人的一只脚。补袜子的时候,一般是将破袜子套在袜楦上,绷紧以后再打上一个结,这样就可以在上面轻松地缝补袜子了。

这种加工袜子的方法,也一度被中国家庭所广泛采用。

 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尼龙袜开始兴起,逐渐取代了洋线袜。尼龙袜因其弹性好、花色品种多、久穿不破等特点,免除了补袜子之累,颇受大众欢迎。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相继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各种袜子,补袜板儿也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收藏品,寄托着过往岁月里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责任编辑:蛙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91.html